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青 梦”志愿服务队——文化考察篇

发布时间:2024-07-18阅读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不断流,再传承”“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的嘱托,建筑工程学院“探索平遥文化,传承非遗文明‘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成长,在服务中奉献。

         双林寺,始建于北齐原名中都司宋代改名为双林寺,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双林寺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佛教元素。寺庙的整体布局沿中轴线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双林寺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装饰上。寺庙的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技术,无需钉子即可牢固连接,显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寺内的雕塑、壁画和石刻等艺术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宝贵资料,让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叹为观止。

     平遥镇国寺,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以其卓越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镇国寺的建筑布局遵循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寺庙格局,即“三进院落”式布局。寺内建筑沿中轴线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两侧配以钟楼、鼓楼、禅堂等辅助建筑,形成了严谨而和谐的空间序列。寺内的木结构建筑也采用了传统的榫卯技术,无需钉子即可完成复杂的结构连接,同样显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作为平遥古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城墙也同样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平遥古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现存的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公里。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整个城区布局有序、设计精妙,严格按照古代礼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布局程式修建,是明清时期县城的活标本。城的中心为市楼,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颇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礼序遗风。整座城池又是由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组成的一组庞大的古文物建筑群。

     平遥文庙,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这座庙宇不仅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更是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的重要展示地。在学习过程中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跃龙门、观孔子、独占鳌头、敲钟。在大成殿内,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在“文”系建筑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感受到了儒家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优秀文化成果,更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和决心。

     日昇昌票号诞生于晋商发源地——平遥,开创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先河。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就建设在平遥古城的票号旧址中,日昇昌票号博物馆主体建筑东侧的非主体建筑部分,由于布局合理安排得当突出实用,使日昇昌整体建筑格局,更加完善。中厅与掌柜居室采取了并墙而立的方式,且两墙高差较大,地面水平不一,又能做到巧夺天工,珠联璧合,自然过渡,不同建筑期形成的主体建筑,采用了中国北方建筑对称均衡的布局方式。

     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都感叹设计者的艺术素养和建筑工匠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

     中国镖局博物馆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其建筑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商业建筑的典型风格,同时融入了晋商文化的特色。整体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式风格,以木构架为主,屋顶覆盖琉璃瓦,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庄重和典雅。建筑布局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对称原则,中轴线清晰,两侧建筑相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均衡美感。

     平遥古城城隍庙不仅是一座道教建筑,‌而且还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庙中庙。‌初建于北宋年间,‌后来屡有修葺,‌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建造。‌庙宇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体现了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城隍庙的建筑群体包括牌楼、‌山门、‌戏台、‌献殿、‌城隍殿、‌寝宫等,‌展现了道教建筑的特点。‌此外,‌城隍庙内的雕塑和装饰,‌如重檐回廊、‌琉璃瓦顶、‌木刻砖雕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平遥古城中古建筑的开放,为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建筑和文化的窗口。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不仅了解到平遥的辉煌历史,更为平遥古城的精美建筑啧啧称奇。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要坚定文化自信,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用责任和担当谱写“诗与远方”的新篇章!